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

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





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

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




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讓善良成為善良者的通行證

大陸衛生部公佈《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不要急於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老人跌倒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識清楚,救助者應詢問老年人跌倒情況及對跌倒過程是否有記憶;如不能記起,可能為暈厥或腦血管意外,應立即護送老人到醫院或打急救電話。

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的出台顯然是迫於現實的無奈。當一個有關道德行為的案件上升為公共事件時,作為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制度的指導直接關係到社會公德的導向。沒有理由因為它無關殺人放火、無涉巨額財產而輕視馬虎。
  
正如著名法學家波斯納所言:“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道德爭論會進行得最為激烈;當人們缺乏可以客觀重複的知識時,他們就會退守,依賴根植於個人心理和教養的直覺和個人經驗”。

每次“老人摔倒無人扶”的消息一曝出,都會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討論最多的依然是公民道德修養,從一個側面揭示人們對良善品德的美好期待,對“好人無好報”現象的本能反抗。這表明,我們社會依然有維護高尚道德的激情,依然呼喚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主流價值觀。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老人跌倒將其扶起乃人之常情。然而,當扶起老人需要《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來指導時,當一個個道德義舉要通過冷冰冰的法律制度來最終評判時,卻顯示出某種危機。
  
我們相信,通過制度設計和社會輿論呵護善良,讓善良成為善良者的通行證,會減少人們向善的道德風險。我們希望《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能夠真正指導人們行善舉,面對跌倒的老人時不再充當無情的看客。

可我們更希望公民在不要任何指導和約束的情況下主動發揮公民意識,若人心不彰、制度不明,再嚴謹的技術指導也如同隔靴搔癢。



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2


老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老人跌倒是否扶要分情況




十把槍 發表在 痞客邦 PIXNET 迴響(0) 引用(0) 人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